據美嘉導師介紹,在美國,文科生難找工作,已是公開的秘密了?!拔目粕奔由稀靶乱泼瘛?,求職更是難上加難。這是一群在中國受過高等教育,后隨配偶或親屬移民美國的文科生。他們原本在祖國有一份不錯的工作,移民美國后在漫漫求職路上歷盡了艱辛。
難找對口全職工作
黃曉霞(化名)持有中國某高校中文專業(yè)的碩士文憑。來到美國后,她想去學校教中文。美國的中文學校多數屬于課外輔導,而且只是周六開課半天,其他時間都不開課。美國的學生周一至周五學校有課,放學后不愿進輔導班學習。周日是家庭活動日,也不學習。即使她周六上足五個小時,20元一小時,一個月下來僅400元,無法養(yǎng)家糊口。
她又想到中小學做全職老師,一打聽,需要教師資格證。要拿到這個資格證,必須能流暢地用英語講課。黃曉霞想,也不知猴年馬月能拿到資格證。她打聽到教成人是不需要資格證的,便又去開設漢語課的社區(qū)學院求職。
結果發(fā)現,一所社區(qū)學院每個少數語種多一兩位全職教師,其他都是兼職。經過了解得知,學校預算有限,養(yǎng)不起那么多全職老師。兩個兼職老師可以同時開課,比一個全職老師工作效率要高。全職老師一般在學院一干就是數十年,因為他們也深知,文科生不好就業(yè),占著一個好位置后就不會輕易退出。
于是,她又想去讀個博士,畢業(yè)后當大學老師。她咨詢了華盛頓大學,才知要想被錄取并順利畢業(yè),好是報讀自己原來所學的或所從事的領域。黃曉霞想,在美國讀中文博士,聽起來很可笑,但估計會讀得很輕松吧。結果她發(fā)現自己又錯了。語言文學類的博士入學英語水平要求相當高,加上中國高校的專業(yè)課程設置和美國高校不一樣,要對學生原有的本科和碩士課程進行評估,沒有修到的課程要補上。學語言、補課程、讀博士、寫畢業(yè)論文……算下來,估計要七年后才能畢業(yè)。畢業(yè)后做高校老師的可能性有多大?校方表示,很難講,首先要等高校有空缺才行,并建議不要只鎖定本州,其他州的高校可能也有就業(yè)機會。黃曉霞全家和親戚都在華盛頓州,她不想搬家。
在中國,中文系的學生是“萬金油”,就業(yè)相對容易,可以當老師、記者、秘書,機關、媒體、學校、企業(yè)等各行各業(yè)都需要他們。沒想到,美國就業(yè)這么難。她決定上網登廣告招學生來家里學漢語。雖然收入不穩(wěn)定,但總算是從事對口工作。
以低薪工作為主
新移民文科生以從事英漢雙語辦公室文員、前臺、接待員、客服人員、銷售員、收銀員等職位為主。時薪往往與州政府規(guī)定的低時薪差不多或略高。李楠(化名)會說英語、普通話和粵語,算是懂三種語言。
她當初找辦公室文員職位時發(fā)現,中國留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比她強,而從越南移民來美國的華人多數會說流暢的英語、越南語、粵語和普通話,都比她有優(yōu)勢。即使只會說英語的本地人,收入也比她高。李楠實在不解:在中國,會說外語的比不會說外語的收入高,美國卻相反。
李楠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四年,沒有得到任何晉升和加薪機會。公司是家族企業(yè),管理人員換來換去的,全都是老板的親戚或好友?!八哪陙頉]有加薪,其實就相當于降薪了,因為有通貨膨脹。什么都在漲價,物價上漲,油價上漲,房價也上漲,唯有工資不見漲?!崩铋挚鄲赖卣f,“不被炒掉就算走運的了?!?/p>
語言障礙是首因
與理工科的相比,文科生的優(yōu)勢當屬有較強的溝通、談判、口頭表達及寫作能力。在中國,普通話是自己的母語,談判、辯論、溝通等自然而然是文科生的強項。對于剛移民美國的文科生來說,英語僅限于日常生活能正常溝通的水平,如果去律師事務所、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(yè)性強的工作場所,英語能力則明顯不行。
簡妮當初學的是思想教育專業(yè),在中國某大學做輔導員。幾年前,她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移民美國。起初,她在社區(qū)學院學習ESL,發(fā)現每天學兩個小時英語,進步太慢?;氐郊液?,兒子嫌她水平太差,“不是一個檔次,沒有共同語言”,不愿跟她說英語。另一方面,英語沒學好,找工作難,生計成問題。
她覺得自己似乎陷入絕境。經過一番冥思苦想后,她終于想到一條在工作中學習英語的出路:去華人家庭做保姆,有收入,還可以跟小孩一起學標準英語,一舉兩得。果然,過了一段時間,她的英語口語大有長勁。后來,她又找到了一個從中國領養(yǎng)了兒童的白人家庭。這戶人家希望找個既可以照顧孩子,又能教他們說漢語的保姆。雙方一拍即合,簡妮和雇主一家在生活中互相學習,互利互惠,節(jié)省了大量的時間和學費。
過了兩三年,孩子長大了,簡妮的英文水平也越來越好了,雇主又把她推薦到一所社區(qū)學院國際學生部擔任生活輔導和咨詢老師。從倍受尊敬的大學職員到家庭保姆,很多人會有心理落差,不愿做,但簡妮做了。她說,“為了生活,有時要適時放下身段?!彼业氖?,她的雇主一家把她當朋友,當中文老師,大家互相學習,完全沒有主仆之別。
自雇或創(chuàng)業(yè)成主要出路
求職艱難,而且多數是企業(yè)的低薪工作,很多文科生認為,還不如自己做老板。如果是自己開公司,在不熟悉行業(yè)法規(guī)和市場行情的情況下是有一定風險的。選擇做保險經紀人、房地產經紀人、理財顧問、口譯員等,無疑是一條好的出路。入行門檻低,無需當地學歷和工作經驗,只需要參加幾個月的培訓,拿到從業(yè)資格證即可。
自己給自己發(fā)工資,沒有老板批評你,只要每個月準時付各種賬單,沒有人會炒你的魷魚。但是,自雇人士入行容易賺錢難,經常是折騰半天賺不到一分錢,還要虧汽油費、停車費?!安婚_工肯定沒飯吃,開工也未必有飯吃?!?鄭啟明(化名)說到。由于語言和文化習俗的影響,多數自雇人士是在華人圈子里混。鄭啟明表示,西雅圖的華人圈子小,大家都認識,不敢輕易得罪人,否則別想混了。近年來,中國人的購買力令驚嘆,中國到西雅圖也僅10個小時飛行路程,來西雅圖買房和投資的人日漸增多,這給當地帶來不少商機。
天道酬勤
英語專業(yè)的區(qū)敏(化名),求職則相對輕松些。區(qū)敏三年前通過親屬移民來到美國。她通過親戚介紹到餐廳當服務員,每天收到的小費比工資還高。時間長了,她覺得做服務員挺對不住培養(yǎng)自己上大學的雙親,于是決定換工作。由于她的親戚朋友多數是從事餐飲行業(yè)的,沒有途徑介紹她到寫字樓工作。她多方投簡歷,均石沉大海。歷經半年,終于找到了一份在律師事務所做辦公室文員的工作。工作上她兢兢業(yè)業(yè),下班后也在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。
丈夫告訴她,在家學習這些,老板是不會付加班費的。她表示,多工學點東西,工作上進步會快些,這是潛在的價值,有沒有加班費都無所謂。兩年后,老板對她的工作表現十分滿意,主動給她加薪,這令她動力十足。她利用周末時間去學校進修律師助理的課程。過了一段時間,老板又晉升她為自己的助理,每宗協助經辦的案件都可以領到傭金。在律師事務所工作的時候,她認識了各行各業(yè)的客戶,也逐漸搭建起了自己的人際關系網絡。對未來,她充滿信心。
美國高收入的職業(yè)以醫(yī)學、計算機、科學、工程類為主,這些都跟文科專業(yè)無緣。美國本地人文科技能比較強,他們從小學就開始訓練演講和寫作。再加上母語優(yōu)勢和多年積累的家庭人脈關系,新移民豈是他們的競爭對手?剛到一個新的國度,語言、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與母國相差甚遠,對新移民來說是人生的一大挑戰(zhàn)。
美嘉提示:人到中年,原本應是處于事業(yè)鼎盛時期,移民到美國后,反而要四處求職、到處碰壁,凄涼之情油然而生。所幸的是,美國職場沒有年齡歧視。調整好心情,放下身段,給自己一定的調適空間,努力克服語言障礙,假以時日,終將找到適合自己的職場位置。
美嘉教育官方微信
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公眾微信號 meijiaedu 相信專家的力量!美嘉教育官方微博
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官方微博美 嘉教育 相信專家的力量!